返回首页

在广东罗定你听过“南粤红旗渠”的故事吗

时间:2025-08-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8月16日,微短剧《情系长岗坡》首映礼暨纪录片《水问 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观摩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广东省罗定市,流传着一段镌刻在南粤大地上的传奇。长岗坡渡槽,这座被誉为“南粤红旗渠”的伟大工程,始于1976年。40多年前,数万罗定人齐心协力,肩扛手凿,架起5000多米长的长岗坡渡槽,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一举润泽20余万亩良田,保障55万民众生产生活之需,彻底终结了罗定“十年九旱”的状况。

  如今,长岗坡渡槽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建设记忆。无数追寻者慕名而来,探寻这段建设历史,感受其蕴含的价值。

  今年3月,以长岗坡为主题的系列文艺创作在罗定启动,专家、学者、艺术家致力于以光影艺术再现“人工天河”的故事。在8月16日的活动中,与会嘉宾见证了微短剧《情系长岗坡》的首映,并围绕纪录片《水问·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与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度座谈。

  当日下午,《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访谈会同步举办。2024年6月,罗定启动面向全国的“走进中国长岗坡”征文活动,最终40篇获奖作品汇编成此书。

  该书主编梁伟发,也是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之一。他回忆:“当时作为青年民兵突击队队长,我带领350多名突击队员,自带口粮、生活用品、生产劳动工具等,与全县几万个民工一起日夜奋战。所有民工没有报酬,只是回生产队记一点点工分。”今日推出此书,既不是要掀起新一轮的水利设施建设,也不是为了推广罗定水利建设的经验,而是想说,“一心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艰苦奋斗,科学决策”的态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法宝、“善于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的作风,在当下依然至关重要。

  近年来,罗定持续挖掘长岗坡渡槽的文化价值,已推出连环画《中国长岗坡》,《长岗坡纪事》《永远的长岗坡》《人工天河长岗坡》等专题片和主题微电影《根》,并创作大型现代粤剧《长岗坡》。此番系列文艺作品集中亮相,展现了“长岗坡”文化资源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