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认房不认贷”新政即将满一年。从“认房又认贷”到“认房不认贷”,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机制下,地方也在根据自身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进行政策的优化调整。
有媒体统计,各地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仍在不断优化中,目前已有包括广州、杭州、成都等一二线城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已缩小至购房所在区——只要在购房所在区没有住房,就可以享受首套房相关优惠政策。
面对市场成交放缓,市场预期也出现转弱的迹象,2023年8月25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推动落实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
至此,楼市过热时期出台的“认房又认贷”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还言明“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选用,这意味着这一政策并不是统一执行,各地仍然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5天后,广州市首个响应三部门政策,打响了“认房不认贷”的第一枪,由此开始,“认房不认贷”新政迅速全面铺开,10天内有至少24城纷纷跟进。
先看开发投资情况。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032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91532万平方米,下降12.7%。房屋新开工面积43733万平方米,下降23.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1684万平方米,下降23.7%。房屋竣工面积30017万平方米,下降21.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1867万平方米,下降21.8%。
再看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数据。今年前7个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0亿元,下降24.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9%。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5%。
一是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5%、0.8%和0.9%,上海上涨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上涨0.1%,广州、深圳分别下降0.9%和1.2%。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8%,降幅均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二是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略有扩大。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2%,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3.3%、9.9%和8.0%,上海上涨4.4%。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8%和5.8%,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4个百分点。7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8%,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7.2%、5.6%、12.4%和9.8%。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8.2%和8.1%,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0.4个百分点。
单看西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3.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0.6%,同比降5.9%。
整体上看,新建商品住宅方面,只有上海和西安两座城市同比和环比保持增长态势,而在二手住宅方面,没有一座城市同比增长,仅仅是上海环比增长。
回头看,自从去年8月以来,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在全国层面还在逐步放宽,各地对于住房套数的认定标准仍在不断优化。有媒体统计,去年重庆、天津、昆明就以按区优化调控,今年以来,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州、杭州、成都、合肥、苏州、青岛、鹰潭、阜阳、蚌埠、淮南、芜湖、马鞍山、黄山等地均优化了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认定标准,目前全国超20城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已缩小至购房所在区,其中不乏一二线城市,而且数量还在增加。
以成都为例。8月12日,成都市住建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为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进行优化调整,并自2024年8月13日起正式施行。
成都市的操作,和其他先行城市一样——只核查购房人在拟购住房所在区(市)县范围内住房情况,无住房的,认定为首套房。这意味着,在成都市范围购房,只要购房所在区(市)县无住房,都可以执行首套住房的贷款政策。而在此前,对于有一套未还清贷款的居民家庭,如果在成都主城区再次购房,将执行二套房贷款政策。
为了进一步便利居民购房,通知还规定,在拟购住房区(市)县范围内有住房且正在挂牌出售的,住房套数相应核减;支持商业银行按认定的客户住房套数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支持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首付款比例和利率。
有媒体分析指出,按区优化住房认贷政策,在购房所在区无房即判定为首套,将增加购房者购买首套住房的名额,可享受首套房贷利率及首付比例,更有利于带动改善需求的释放,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也有房产专家认为,首套房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迭加当前首套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意味着将会有更多购房者享受到首套房的购房条件和贷款条件,释放更多购房需求,对房地产市场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多数城市首套首付比例为15%,二套房首付比例为25%,首付比例相差10%,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在3%左右,二套房贷利率仍高于3.5%。
在西安市碑林区拥有一套住房的市民李先生,因为刚需看中了雁塔区的一套房子,他盘算着如果按照外地按区优化政策的话,他的首付压力就能减小一些,“苍蝇腿也是肉,省下来的一分钱就是赚到的一分钱,毕竟现在赚钱不容易……”
截至目前,按区优化调控的城市还在扩容中,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西安会否跟进,尚不得而知。
房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朱郁分析指出,成都等地实施的按区优化调控政策,是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然而这项政策尚未在西安实施,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不一定适合西安。
在朱郁看来,西安目前住房热门点位有三个: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国际港。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按区优化政策,对居民来说,有需求者能够根据区域政策满足需求,无需求者则不受其影响,这本身有助于缓解热门区域的购房压力,同时为非核心区域的去库存提供支持,不再实施公证摇号,提高购房便利度,缩短销售周期,提高市场效率。
然而,该政策具有复杂性,差异化的政策可能会在不同区域之间造成待遇上的不公平,一些区域可能会因为政策优惠而吸引更多购房者,而其他区域则可能相对落后,让市场预测难度增加。居民在做出购房决策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变量,不确定性增加。
西安交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杨东朗教授认为,相对于前些年,现在银行利息已经比较低,将首套房认定标准范围缩小至购房所在区,这样的优惠额度对于购房者的吸引力其实不会太大,关键还在于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中,房价尚未企稳、收入预期偏弱,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仍然不高。整体上说,限购限贷放开以后,在因城施策的大背景下,各地根据自己情况针对性出台政策,这是好事,但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关键还是需要各方合力,同向推动,共同提振市场信心。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鹏 实习生 赵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