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98年,已经是俄罗斯国家航空指挥中心高级工程师的阿廖沙,为了看看自己的故乡,看看故乡的家人 。
2003年,当五年考察期满以后,阿廖沙立即收拾行李,踏上了回到故乡——中国的飞机,飞机落地的那一刻。
彼时看着他这张区别于中国人的外国面孔,谁能想到他的祖父竟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他的故乡竟是中国。
1979年彼时的苏联在经济上,虽然已显衰败之色,但是其综合国力, 依旧不容小觑,依旧是美国最大的对手
虽然最初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遗产,但由于当时处于一段十分混乱复杂的转型期,国民经济持续下滑,导致百姓生活质量也随之下跌。
却不想,1998年,他为了回到自己的另一故乡,竟选择终止自己的大好前程,放弃自己的一切,提前离职。
只因他另一个故乡是中国,而他的祖父正是我国的开国元勋刘少奇,他的父亲是我国原子弹研究的杰出贡献者刘允斌。
虽然当时他年龄尚小,但是他深知祖国将他们送到苏联的原因,也清楚自己来到这里的目的,于是始终努力学习。
于是1950年从莫斯科钢铁学院毕业的刘允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转入莫斯科大学, 成为核物理学研究生。
对于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人才,苏联也极其珍惜他的能力,希望他能一直留在这里,甚至派出高官对其挽留。
他是俄罗斯人,祖父却是中国开国元勋,父亲是中国核研究开拓者,经年之后,一封书信的到来,让他决定重走父辈走过的路。
1950年从苏联钢铁学院毕业后不久的刘允斌,就与求学间相识的苏联姑娘玛拉结婚了,并相继诞下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
经过昼夜劳累,刘允斌团队在庞杂的计算中,总结出了最佳运行方案和理论计算方法,攻克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
这保证了后续的热核材料生产,为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1967年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发作出了卓越贡献。
因为不适应中国的生活,也放不下自己的家人,接受不了长期的异地恋的妻子玛拉,在1958年就和他离婚了,独自一人带着儿女在苏联生活。
不过阿廖沙还依稀记得,1960年前来苏联访问,探望过自己的爷爷,亲昵地亲吻过自己的脸颊,抚摸过自己的头发。
无论如何,他也一定要回到中国,看看爷爷曾经奋斗过的革命、捍卫保护的国家,父亲隐姓埋名、挥洒汗水的地方。
他是俄罗斯人,祖父却是中国开国元勋,父亲是中国核研究奠基者,寻根以后追随父辈脚步,为两个家乡建设。
1998年,阿廖沙的奶奶王光美委托去往俄罗斯拍摄《刘少奇》纪录片的摄制组,给阿廖沙送去归国的邀请信。
因此当他向俄罗斯坦白自己的身份,准备去中国时,对方先是大惊,但由于其航天研究工程师的特殊保密身份,让俄罗斯拒绝了他的请求。
彼时他在看见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下已经发展良好,但是和俄罗斯的经济往来依旧存在很大空白,而俄罗斯也大量偏向于和欧洲交易时。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联合会也在一步步壮大,能够为更多的会员提供庇护,让更多感兴趣想尝试的发展思路得以实践。
参考文献:刘少奇之孙阿廖沙:奔走中俄之间,没有退休计划 时代周报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爷爷为抗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是个伟大的人 人民网强国论坛父亲这个细节,刘源上将只提过一次 北京政知新闻体(北京青年报旗下)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将出席抗战纪念阅兵(图) 中国新闻网红色中介阿廖沙:刘少奇之孙 南都周刊阿廖沙的第二故乡 文摘报共和国第一代核专家刘允斌 金南 湘潮 2001-05-25 期刊“中俄红色中介”阿廖沙 黄昌成 廉政瞭望 2015-04-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