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本报讯(记者 孙杰)如何进一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提高证券违法成本?昨天,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这些市场关切逐一回应。证监会还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
近日,有媒体报道IPO要倒查10年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对此回应道,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媒体出现这方面说法,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关心关注。
“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严伯进表示。在发行上市监管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问题历来为市场所关注。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上市公司“说假话”“做假账”,必然会严重影响、干扰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市场也就无法有效运行,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据其介绍,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同时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他还表示,虽然上市公司中存在“害群之马”,但欺诈造假的公司只是少数。证监会将持续加强监管执法,着力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努力营造让投资者安心、放心的投资环境。
2月22日,证监会官网披露6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密集开出罚单。谈及下一步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考虑,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操纵市场扭曲股票价格,引发股价暴涨暴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其实质就是“骗”;内幕交易中少数人掌握内幕信息,抢先交易,占有更多获利机会,妄图在“无人察觉”中谋取暴利,其实质就是“偷”。监管将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