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12月5日是第九个世界土壤日。据联合国官网发布的公报,今年土壤日的主题是“土壤:食物之源”,旨在通过应对土壤管理方面日益增长的挑战,提高对土壤的认识,鼓励社会改善土壤健康。
一汤匙土壤里的微生物、昆虫等生物比地球上的人口还要多。土壤由生物、矿物质和有机成分组成,通过培育植物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粮食。全球约95%的粮食来自土壤。在植物必需的18种营养物质中,有15种由土壤提供,有3种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
土壤和我们一样,也需要均衡、多样、适量的营养物质供应,以保证健康。土壤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管理,就会逐渐丧失肥力,培育出营养不足的植物。
土壤养分流失是主要的土壤退化过程,被认为是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全球约33%的土壤已退化。土壤退化导致部分土壤养分枯竭,失去了支持作物生长的能力。
在过去70年里,食物中的维生素和营养素水平显着下降。据估计,全世界约20亿人缺乏微量营养素,因这种情况难以检测而被称为隐性饥饿。为满足2050年的全球粮食需求,农业产量需增加60%。而通过可持续的土壤管理,就有望使粮食产量增加58%。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将2014年12月5日确立为第一个正式的世界土壤日,旨在宣传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着特征的气候变化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