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创新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广西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8%提高到5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8年的44.84%提升至2021年的53.51%,《202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广西首次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广西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按照“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思路,聚焦产业发展、聚合创新资源、聚力体制攻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八桂大地上创新浪潮奔涌激荡,创新型广西建设奏响澎湃乐章。
“这十年,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十年。为了闯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广西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广西科技厅负责人说。
10年来,广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十三五”期间,广西新设立50亿元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大批科技重大专项,推进产业技术攻关。
玉柴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南南铝高端铝合金产品助力载人航天,广西农科院粉垄耕作技术惠及全国26个省区,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封面。
同时,广西还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强化创新功能区、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全区高新区总数由2015年的8个增至现在的14个。加强培养企业创新主体,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2022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300家以上,国家级孵化器保有量达到22家。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着成就,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2023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于9月1日至5日举行,始于1924年的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今年迎来了99岁生日。历史上,爱因斯坦曾是该展会的热心观众,许多当年炙手可热的德国电子消费品牌如根德、德律风根也成名于此。
本次发现的角龙类恐龙化石体长约1米,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化石修复团队负责人、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介绍,一般认为角龙类恐龙演化由原始到成熟过程中,头上逐渐出现大型角等头饰,行走方式也从两足转向四足。
本次科学考察是党的二十大后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也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
北京时间9月7日02时1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高铁“出海”迎来里程碑时刻!9月7日,随着一列融合印尼本土文化的红色和银色涂装、配有印尼国宝级动物科莫多龙抽象纹理图案的动车组上线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已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但是,由于技术上对单原子比特操控能力仍然不足、光晶格相位漂移较大、缺乏多原子纠缠判定的有效方法,进一步连接纠缠对和测控多原子纠缠态遇到了瓶颈问题。
优先推荐包括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6至59月龄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等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9月6日,在四川省泸州市冯湾特大桥施工现场,随着第一组500米长的钢轨稳稳落下,渝昆高铁川渝段全面进入铺轨阶段。渝昆高铁是全国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之一的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
此次跨洋中脊海洋电磁法联合探测作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执行。
氧28是中子数极多的原子核,它将成为研究超过中子滴线的极限原子核的结构时重要的理论基准,也将有助探索高密度天体中子星的结构。
如今,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创新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攻克了超高层建筑高精度施工难题。
“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对我们企业的科技研发帮助太大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星火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高书征在今年泰山创业人才项目实现有效申报后高兴地说。
作为本届服贸会重要的科技板块,首钢园区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以“数字技术 赋能未来”为主题,布局了通信和数字技术、元宇宙应用两大主题馆。
展望未来,香港特区会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深圳携手并肩,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将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平台。
北京时间2023年9月5日17时34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及附近海域使用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已形成规范化、定量化的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空间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国际值班任务。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相关科学元器件实物和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