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美国科研机构Tufts Center分析106种(1442个化合物)研究性新药和生物制剂研发费用后发现,成功开发一个药物,需要的费用为13.95亿美金。
一款新药的研发流程包括探索阶段—药学研究阶段—临床前生物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然后才能审批上市。
目的在于,以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提前看看疗效如何,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为后续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剂量选择、试验设计和不良反应监测环境。
老鼠是实验室里的“常驻嘉宾”,以至于“小白鼠”一词常用来形容“被当作实验品”和“被拿来练习”的人。
科学研究表明,猴子与人类共享93%到98%的相同DNA,且具有相似的大脑解剖结构和身体系统。
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因为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行走、精细运动控制方面与人类非常相似,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人类特征。
此外,手术方法、医疗器械、放化疗等研究在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之前,也大多都会在猴子身上进行测试。
猴子与人类似,繁殖速度慢,通常情况下每胎只产1仔;生长周期长,幼猴要年满3岁才可以进行实验。
比如,2022年6月6日,昭衍新药公告英茂生物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将后者的2万只实验猴划归旗下。
IUCN是一个拥有政府和非政府成员的独立组织,并不直接监管野生动物贸易,但它制定的《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食蟹猴列为濒危物种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184个国家被要求买卖食蟹猴必须获得交易许可。
中国是实验猴的第二消费大国,随着中国医药企业自主研发实力的逐步增强,对实验猴的需求长期看涨。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出口的实验猴,很大一部分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野生猴,通过培育养成实验猴,再进行出口。
再看国内养殖场,2021年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统计显示,全国食蟹猴和恒河猴存栏24万余只,年生产量只有3万只左右,而内需已高达4万只,供小于求。
美国早在2002年就将实验猴列为国家战略资源,韩国、日本等国也加入到东南亚猴资源争夺的行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