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难就难在“进一步”。为改革解难题,为群众解难事,在“无人区”攻难关,尤须强化“担难”的精神,知难而进、稳扎稳打,在攻坚克难中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没有痉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进一步。”纵观历史上的改革,没有一次是一帆风顺、和和气气、舒舒服服推进的。从1978年我们党开启的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一路走来,改革开放始终都是在“破坚冰”“蹚血路”中披荆斩棘、艰难前行。改革越是深入,涉及的利益矛盾也就越错综复杂,是改革就免不了经历挫折、忍受阵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唯此方能啃下硬骨头,涉过深水区,为改革夯基垒台,让发展积厚成势。
要知难不畏难。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定会带来全新且复杂的系列难题。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当前世界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外源性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改革处处有难题,有没有知难而不畏难的勇气,在困难面前能不能愈挫愈勇,决定着我们敢不敢、能不能“担难”,决定着遇到矛盾和挑战时,我们能不能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要知难而能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体现了我们党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牵涉面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改革进程中的阻力与挑战、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发扬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做改革的先行者和促进派,以极强的担当意识将改革进行到底。当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干在当前、顾及长远,不断增强改革的前瞻性、系统性、创造性。
要破难有妙方。当年打淮海战役时,毛泽东同志曾讲过,60万对80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打淮海战役时,我军兵力并不占优势,甚至明显少于敌人。这是一场难打的战役,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我们坚决打了,结果不仅打赢了,而且赢得很漂亮。这告诉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不怕难、敢担难,而且要会担难,不但心中要有“一团火”,而且脑中要有“一盘棋”,不但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且要有破解难题的良方。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注重调查研究,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抓好改革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