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小南头街道成立于2021年3月,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东南部,东邻云州区倍加造镇,西邻御河,北邻水泊寺街道,南邻云州区党留庄乡,辖区面积31.49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现有村民8279户17654人。
小南头街道一直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着力打造“双核双带七村联动”产业布局,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打造“一村一品”,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一)“飞地经济”发展突破村—西王庄村。创新实施“党支部+飞地经济+合作联盟”融合发展模式,投资7000多万在云州区峰峪乡东马庄村与委册村之间流转土地1800多亩建设“梨园水庄”嘉年华综合体项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5月开园后共接待游客4万多人,成为大同市近郊旅游新地标,旅游观光、果品销售等收益140多万元,解决就业260多人。今年在梨园水庄计划投资350万建冷库,建成后可以使果品错峰销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和美乡村”发展典型村—西谷庄村。引资打造有机西瓜种植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发展西瓜规模种植,投资2000万元,占地1500亩,建设移动冷棚3500个,项目收益90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150余人。
(三)“示范农业”发展先行村—塔儿村。塔儿村党支部领办宇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5亩建设优质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水果玉米和青椒,项目收30多万元,解决劳动就业100多人;今年计划投资100万新建冷库,建成后可延长蔬菜保鲜期,提高经济收益。
(四)“畜牧养殖”发展带动村—艾庄村。推进投资2.3亿元的天和牧业奶牛养殖项目提档升级,打造平城区最大奶源基地。
(五)“棚改经济”发展示范村—寺儿村。村集体将260套棚改商铺整体经营打造商业一条街,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拆迁安置后的居民创业不离村,就业不出村。
(六)“宜居乐居”发展推进村—东王庄村。“茉莉公馆”“星港御兰庭”“龙泉悦府”等商品房小区纷纷落地东王庄村,成为大同高铁周边新的中高端小区集聚地。
(七)“商业集镇”发展引领村—小南头村。该村是街道驻地,也是周边人流、物流集散地,沿街店铺众多,个体商户200多家,企业50多家;大型建材市场1个,进驻商户300多家;村集体又投资150多万元建设大型便民市场一处,主干道两侧的零散摊贩全部进入市场。
小南头街道始终把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到村工作大学生三支队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搭建平台、培训提升,动态管理、发挥作用。
(一)抓培训促提升。采取以会代训、示范引领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余场次,农村三支队伍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抓监测促落实。依托全街30个大网格和103个微网格,将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到村工作大学生全部纳入防止返贫监测网格,严格落实“街季度、村月度”全覆盖排查筛查,建立台账,销号管理,确保精准识别。
(三)抓联系促发展。建立在外乡贤、创业人士、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乡村振兴人才库,鼓励引导他们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返乡创业就业等。比如大同知名中式传统烘焙店“马兵月饼”生产加工车间就落户在小南头村。
小南头街道紧紧围绕文化振兴战略,不断夯实文化阵地、丰富文体活动、传承文化根脉、开展志愿服务,始终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有力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为我街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抓文化健身,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在全区首家建成综合性职工文化活动中心,800多平米的活动中心内配备了商务电动跑步机、立式健身车、羽毛球架、室内乒乓球台、液压篮球架等健身器材,免费对外开放,极大活跃了职工群众的文体生活。今年举办了街道首届职工运动会;联合新旺街道举办“五一职工健康运动月”活动,共32支队伍参加;与区委组织部举办联谊趣味运动会;与迎宾街道等6个街道举办端午节团建活动;举办“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劳动者爱心行动仪式;组队参加平城区2023年“首善平城”篮球联赛并荣获冠军。
(二)抓阵地建设,打造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精神家园。对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改造提升;利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室多用,突出文明实践功能,配套完善制度、设施建设,村村都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农民夜校;修建了一批集休闲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建了篮球架、文化宣传科普长廊、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实施绿化美化等工程,通过彩绘、喷绘打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廉政作风建设、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红色文化为主题,观赏性和可读性强的精美文化墙;在西谷庄村建设缸坊公园一处,建有古朴的凉亭和休闲步道,配有大型电子屏一块,草木葱茏,成为村民夏日休闲健身好去处,公园旁还修建了一处民俗展馆,陈列以农耕器具等具有当地人文风貌与文化底蕴的物件20余件,留住人们的记忆和乡愁。在寺儿村建设17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一处和党建廉政文化展厅,记录全村历史沿革及村风发展历程和党的历史发展和廉政文化。
(三)抓志愿服务,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乡风。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调动基层党员群众、志愿者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宣传引导,累计向居民发放创城宣传资料200余份,引导居民向善向好;开展“扶弱帮困”志愿活动,50多名志愿者上门服务,清扫院落、送医送药、进行健康讲座;开展交通劝导和环境整治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优良传统美德。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200余次,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等节日主题开展活动32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二十大”等主题开展大讲堂30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76次;围绕“防火”、“反邪教”、“防诈骗”“安全”等方面开展宣传活动70余次,参与人数达500多人次。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带动广大村民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教、建设好家庭。
小南头街道一直在“重规划、求特色,抓整治、促创建,补短板、强弱项”上发力,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提质。
(一)基础设施配套化。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在西王庄村投资38万元铺设柏油路约5000平米,对破损路面进行修整;投资30万元在塔儿村铺设太阳能路灯90个,投资30万元在小南头铺设路灯123个;投资30万元在艾庄村维修自来水管道约3600米;西谷庄村、塔儿村完成户厕改造658户,小南头村也正在进行户厕改造。明年计划投入477.36万元对西谷庄村2022年污水治理项目进行完善,新铺设污水管道4535米;计划投入2211.3万元在小南头村新铺设污水管道17184米;计划投入1270.62万元在艾庄村新铺设污水管道9847米。
(二)保洁清扫专业化。聚焦农村环境卫生短板,将全街环境卫生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统一由御河小南头环卫公司负责清扫,配备垃圾桶、污水井、清扫车,建垃圾转运站1座,保洁员划定保洁区域,制定城乡垃圾收集一体化保洁机制,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形成“点上有示范、线上有风景、面上换新颜”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三)环境治理常态化。聚焦农村市容环境管理短板,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划分巡查责任区,当好街村“管家”,实行集中排查、错时执勤、巡查值守和无缝隙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流动摊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靠、乱贴乱画、临时性商业活动、私搭乱建、违规占用土地、工地扬尘等下大气力进行集中治理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队员约 3000人次,规范(取缔)街道辖区占道经营行为共计407起,规范(取缔)门前堆物行为共计478处,清除乱贴乱画乱挂共计92处,拆除地桩地锁共计103个,拆除户外广告 100余块(张),整治私搭乱建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
小南头街始终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探索不同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激活村级“三资”造血功能,助推乡村振兴。
(一)典型示范引领,实现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形成由党支部牵头,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优势,切实将村党支部工作融入产业发展、农民和集体增收之中,实现村集体、群众“双增收”。塔儿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雨丰农业合作社,吸纳村民社员51人,流转土地315亩建立优质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订单种植水果玉米,年销售额超30万元,带动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3000多元。
(二)盘活集体“三资”,实现壮大提质。探索推进村集体创办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模式,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公司+企业”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盘活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畅通村集体组织融资渠道,推进村集体经济做优做大做强。西王庄村组建大同市梨园水庄嘉年华生态农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州区峰峪乡流转土地1800多亩建设“梨园水庄”嘉年华综合体项目,既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了“一项目富两地”的共赢发展目标。
(三)创新联村共建,实现抱团发展。按照“大带小、强带弱、富带穷”的“抱团发展”思路,深入探索“联合发展、联合经营、促进共同受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双联双促”的村集体经济“产业联盟”发展新模式,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寺儿村党支部帮助塔儿村建设优质农业示范基地,新增种植面积500亩,同时延长产业链实施玉米深加工,设立加工车间和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