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江苏加速构建“10+X”未来產业体系抢佔未来“新”高地

时间:2025-08-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全球產业版图风云激荡,抢佔未来制高点的竞逐白热化,江苏以其雄厚的產业底蕴与前瞻的战略部署,率先点燃未来產业的燎原之火。2023年11月,江苏印发《关於加快培育发展未来產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10+X”未来產业体系,部分优势领域开啟“跃迁”式增长。目前,第三代半导体代表性企业数量全国居首,人形机器人產业整体水平处於全国第一梯队,未来“10+X”產业体系加速成型,规模与实力躋身全国第一方阵。

  放眼这片热土,创新浪潮奔涌不息,產业高地加速隆起,一幅面向未来的壮阔图景正磅礡展开——这股定义未来的澎湃伟力,其不竭之源究竟何在?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江苏将建设10个未来產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引育50个未来產业领军人才(团队),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到2030年,10个成长型未来產业实现从大到强、从有到优,成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到2035年,未来產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未来產业体系,未来產业成為现代化產业体系的重要支柱,江苏成為全球未来產业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去年8月,2024年江苏省未来產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在南京啟幕。江苏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密集涌现,新质生產力在扬子江畔拔节生长。

  紫金山实验室勇闯通信技术极限,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融合实时传输架构,打破太赫兹通信系统实时传输净速率超过100Gbps公开报道世界纪录﹔在量子科技前沿,南京大学马小鬆团队成功实现首个通信波段含存储的量子隐形传态系统……江苏牢牢佔据未来信息通信与计算的战略高地。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制造核心技术﹔鎵锐芯光研制出国内首颗氮化鎵基蓝光和绿光激光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氢能领域,无锡建成全球首座高真空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中集安瑞科在南通下线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氢罐箱并攻克核心部件,储运技术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為绿氢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

  东南大学柴人杰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等合作创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產权的腺相关病毒(AAV)介导基因治疗系统,实现耳聋基因治疗上的重大突破﹔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溧阳下线,配套的“空中高速公路”长三角航线同步啟动,航天时代飞鹏研发的FP-98大型载货无人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项项“全球首个”“全国率先”,不断标注江苏攀登的创新高度。江苏发明专利授权量激增,截至2025年6月,未来產业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1.3万件、11.3万件,其中第三代半导体、氢能等5个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

  江苏,正以坚实的步伐,在全球未来產业的竞技场刻下鲜明的中国坐标,定义着中国参与未来竞争的新高度。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技术的“高峰”固然令人瞩目,但隻有当这些“高峰”聚合连绵,方能形成支撑產业长远发展的坚实“高原”。

  一年来,以先行集聚试点為战略牵引,江苏精心培育协同共生的多层次企业矩阵,着力打造“多点支撑、全域联动”集群发展新格局,让创新的星星之火匯聚成燎原之势。

  头部企业顶天立地,成為引领產业方向的“参天乔木”。在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集聚一批龙头企业。新增独角兽企业3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19家,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约1/4分属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等未来產业领域。

  中坚力量蓬勃发展,构成支撑產业生态的“茁壮灌木”。1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未来產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数量居全国前列,600余家未来產业企业纳入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

  新锐企业成群涌现,孕育未来希望的“生机苗木”。一批营收500万元以上、连续两年增速超50%的“未来之星”企业涌现。

  正是这些未来產业生生不息、活力迸发的企业森林,為技术突破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最坚实的经营主体支撑。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江苏的未来產业画卷,并非单一色调的涂抹,而是一幅由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市群星共同绘就的璀璨星图。

  在2024年江苏省未来產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21个“未来產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试点地区拥有697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形成371家科创企业,加速集聚态势逐步显露。

  南京协同布局建设都市圈未来產业,抢佔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產业新赛道﹔苏州重点规划布局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氢能等八大未来產业﹔无锡全面深化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这五大未来產业主赛道……

  各城市精准定位,优势互补,编织一张全域联动、特色鲜明、避免同质化内卷的未来產业网络,為技术转化和企业成长提供最优的空间载体和集群生态。这种“和而不同”的竞合格局,正是江苏未来產业能够持续领先的重要密码。

  未来產业的繁荣,不仅需要技术突破、企业壮大、资本投入,更离不开阳光雨露般良好的创新生态。江苏正着力构建要素齐备、协同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雨林”,让各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碰撞融合,催生裂变反应。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生态雨林的“气候”。江苏相继出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培育独角兽企业着力发展新质生產力11条支持举措等政策,从人才激励、研发支持、市场准入、知识產权保护等多维度為企业创新发展鬆绑加油。

  未来產业具有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必须更好发挥政府战略导向作用。江苏创新机制,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累计支持高算力芯片设计等25家江苏省创新联合体、6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推进未来產业產学研协同攻关。同时,去年,江苏成功举办江苏產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转让专利8.7万件,同比增长30.3%。

  未来產业的生长,往往需要跨越“死亡之谷”,这尤其离不开“耐心资本”的滋养和金融活水的灌溉。江苏正加快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為未来產业从萌芽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财政资金精准滴灌,强化源头创新保障。2024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788.7亿元,同比增长3.6%。2025年,省财政安排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6.8亿元、增长8%,支持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基金体系强力撬动,引导社会资本匯聚。江苏设立500亿元规模的战略性新兴產业省级母基金,包括未来產业天使基金4隻、规模40亿元。

  信贷服务创新赋能,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线科技创新企业贴息贷款,推广“苏科贷”“苏知贷”等政银合作產品,服务企业超6000家。“苏创积分贷”為超3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500亿元,其中未来產业企业佔比超40%。

  从实验室裡微光初现的灵感到生產线轰鸣奏响的產业化乐章,从单点核心技术的艰难突破到集群创新生态的蓬勃繁荣,在这片奔涌不息的热土上,江苏未来產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定义未来,领跑时代,奔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许愿 孙秦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