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3月10日中午,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的治疗室里,4岁孤独症患儿蛋蛋(化名)甜美地背诵着《咏鹅》,他的母亲眼中含泪,感慨万千:“在来这里之前,孩子连简单的交流都不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如今能背诗了。”这一温暖瞬间不仅让参与“中省媒体基层行”的记者们驻足,也展现出城市对儿童健康的深切承诺。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通过高端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成为儿科建设的标杆。党委书记杜证伟强调:“儿科不仅是技术高地,更是民生的温度计。”拉开序幕的是重症监护室的生命托举,这里一台德国耶格肺功能监测仪正闪烁着新生的希望。“我们成功救治了一名体重仅980克的早产儿,存活率相较十年前已提升至92%。”儿科主任刘平定自豪地说,医院的接诊量每年超过10万人次,填补了区域内医疗服务的许多空白。
在儿科病区,护士们通过画画、唱歌等互动活动减轻患儿病痛,提高就医体验,患者家属程女士(化名)对此赞不绝口:“医疗设备一流、技术精湛,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家庭康复的指导让我们倍感安心。”
该院儿童神经康复科致力于脑瘫、孤独症等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感觉统合训练和语言康复。科室主任王加朋介绍:“通过综合治疗,98%的脑瘫患儿实现了功能改善。”在康复训练室,母亲李女士回忆起医生的悉心指导,让她和孩子共同参与家中康复,建立起“机构+家庭”的闭环模式,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
此外,为特殊儿童推开疫苗希望之门,渭南妇幼保健院设置了针对有特殊健康状况儿童接种的门诊。护士长冯子纯解释说,他们通过多学科协作,确保每位特殊儿童都“应接尽接”。目前,该门诊的年接诊量已达到约1.3万名儿童。
在古法新用的中医门诊,传承的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艾草香弥漫,治疗师通过推拿帮助患儿调整健康。“中医让喂养焦虑变得科学。”候诊区的王女士深有同感。智能体质辨识系统、节气保健贴等现代化探索正在实现传统医学在生活中的创新应用。
为了呵护儿童心理健康,医院设立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采用沙盘游戏等独特疗法,针对社交焦虑、睡眠障碍等问题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渭南妇幼保健医院还通过远程会诊中心,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合作,使患者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极大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医学遗传科,质谱仪快速运转,让新生儿疾病筛查效率显着提高,从原来的4种扩展到52种,确诊时间从三年缩短到七天。这些确保了生命起点的健康守护,正是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韧性与创新的真实写照,谱写出儿童健康的新篇章。
记者手记:在这里,超越数字和数据的,是每一个感人故事。当62岁的可乐奶奶紧握中医师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小宇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治疗室响起热烈掌声。这一切,让儿童健康的守护行动充满温度,成为推动“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