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有关坎巴拉太空计划汉化补丁真的假的?

时间:2023-07-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56年底,整片北美大陆再次沉浸在了圣诞节的欢乐氛围当中,每家每户都准备好了一棵松树或柏树,用雪花、彩片和彩灯将圣诞树装扮的喜气洋洋,烤炉里则是烤的滋滋冒油的火鸡,里面塞满了苹果、胡萝卜和南瓜块。

  即便林兰英已经在美国生活了数年,但这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一切却始终都与她毫不相干,在婉言谢绝了同事们约她一起回家过节的邀请后,林兰英快步从索文尼亚公司回到家中,并收拾起了行装,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后,林兰英的目光再次落在了桌面的纸盒子上。

  盒里面装着的,是林兰英为母亲准备的“肺病药”,令林兰英忧心忡忡的,是她究竟如何做,才能顺利将这些“药”带回国内。

  1918年2月7日,林兰英出生于福建莆田的林家大院中,尽管这时民国已经建立,平等独立的开明风气也吹遍了大江南北,但重男轻女的思想却依旧笼罩在林兰英老家一带。即便林兰英从小就聪明伶俐、扶持弟妹,但换来的却是祖母一句“没用的东西”。

  林家在莆田一带家资颇丰,很快便又盖起了两幢小楼,小兰英在听到外头的建筑声后也会好奇地抬头观望,但兰英的三祖父看到这一幕后却对着她开起了玩笑:“你看什么呀,你将来是要嫁出去的人,这屋上的瓦,一片也不属于你的!”

  玩笑的话往往最真实,三祖父口中讲述的,不过是无数封建女子的亲身经历。但林兰英却没有被这些重男轻女的混账话压倒,而是默默将三祖父的话给记在了心里:等我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把屋顶上的瓦拿走几片!

  转眼间,林兰英已经到了该读书开蒙的年纪,莆田一代也留有古语遗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林兰英也想到学校去接受教育。

  但可惜的是,这里的“子”指的却是“儿子”而非“子女”,林兰英想要获得与兄弟们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就必须要用更激烈的方式进行抗争,绝食三天后,林家终于在林兰英求学这件事上松了口,这一年,林兰英6岁。

  1930年,林兰英以优异的成绩从莆田砺青小学毕业,林兰英的母亲认为女儿的书已经读了一箩筐,是时候该跟族中的姐妹们一样回到家中纳鞋底赚钱,等到了年纪后便可以成婚嫁人、相夫教子、终老一生。

  但经历过光明的人如何会继续忍受黑暗,在校长林之介的保送下,林兰英义无反顾的进入了砺青学校的中学部。

  条件则是林兰英与母亲约法三章,因为在砺青中学中有一条特殊规定,凡是在入学考试跟升学考试中名列三甲的,便可以免除学杂费。

  等到考试放榜后,林兰英夺魁第一,从此对于女儿求学一事,林母再无他话,而未来的林兰英则一次又一次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1936年,整个莆田市因为林兰英引起了一场轰动,街头巷尾的人都知道林家出了个女状元,考入了福建协和大学的物理系。

  或许林母并不知道“物理系”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但她却从周围人的反应中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闯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千百年来鲜少有女性走过的路,一条鼓舞更多新女性反抗旧思想的成才路。

  为了免去女儿在大学学费上的后顾之忧,林母主动当掉了自己结婚时的戒指,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林兰英顺利留校任教,甚至还帮学校编撰了《光学实验教程》。

  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后来的教学成绩,林兰英都表现的无可挑剔,按理来说林兰英可以免费得到学校资助从而出国留学。

  但奈何彼时的福建协和大学是一所外国人协助创办的教会学校,因此学校的当权者对于校内老师的信仰问题非常敏感,但对于林兰英来说,多年的求学生涯已经塑造了她唯一的“信仰”,那便是科学。

  尽管林兰英的科研能力十分突出,可不信教、不信上帝、从来没有做过一次礼拜的林兰英隐隐成为了校方高层的眼中钉,因此对林兰英也是不停打压。

  最终还是一位协和大学的教授出面,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为林兰英申请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林兰英的下一程,则是美国迪金逊学院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专业。

  出国留学往往需要过语言关,但迪金逊学院中一位名叫斯隆的法语教授,却默默对林兰英戴上了专属于东方人的有色眼镜,认为东方人学不了法语。

  面对斯隆的质疑,林兰英选择用自己的绝对实力来回应他,在经过两个星期的埋头苦学后,林兰英在法语课上成功拿到了90分的好成绩。

  跟需要“刮目相看”的斯隆不同,数学系主任埃尔很快便发现了林兰英在数学上的不凡造诣,甚至当埃尔编写《微积分》一书遇到困难时,埃尔还经常寻求林兰英的帮助。

  在美国有着一个不成文的传统,那便是美国的高校学生们如果连续四年都成绩优异,那他们便可以获得一把象征着智慧的金钥匙。

  赴美留学一年后,林兰英成功将学士学位和金钥匙都收入囊中,埃尔教授顺势要推荐林兰英去往芝加哥大学,希望她可以在那里继续深造。

  但就在这时,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科学家们却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根半导体锗单晶材料,更令世界震动的是,在不久后晶体管也成功问世,半导体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西方物理学界的成功不由得让林兰英感慨万千,她想到了自己那尚且贫落的祖国,但她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祖国也需要这种科技。

  左右权衡后,林兰英选择于1949年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研读固态物理,并于一年后获得了固态物理硕士学位,五年后获博士学位。

  正如迪金逊学院埃尔教授所评价的那样,林兰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东方才女”,她是宾大建校后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也是他们的第一位女博士。

  1956年,林兰英在导师的推荐下来到了美国索文尼亚公司从事相关研究,此时世界上半导体锗单晶材料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关于硅的研究也在悄然兴起,科学家们急需对这种元素进行提纯和加工。

  林兰英到来前,索文尼亚的科学家们正在拉制硅单晶,但他们拟定的研究方案却让其在实际操作中屡屡受挫,硅单晶的拉制也迟迟裹足不前。

  但林兰英的加入,却让一切都明朗起来,经过一系列的核验后,林兰英很快便找出了硅单晶实验失败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提出了改进意见。

  在林兰英的妙手指点下,索文尼亚公司拉制硅单晶实验终获成功,林兰英也在这段时间中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索文尼亚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给林兰英三次涨薪,最终林兰英的年薪已经达到了一万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的另一家半导体公司想要把林兰英挖走,也给林兰英开出了天价酬劳。或许对于美国人来说,只要给出的利益够大,便可以网罗全球的顶尖人才供他们所用。

  但他们却小看了一名中国人的胆识和魄力,此时林兰英已经收到了家人的来信,他们在信中表达了他们思念之情的同时也告知了林兰英,此时他们的祖国正处在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的科研事业也需要林兰英。

  为了得到高科技人才,美国总是无所不用其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逼,美国总想把那些渴望回归祖国的科学家们困在美国本土。

  但好在1954年时,周总理曾经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达成过相关协议,林兰英正在福建省侨务部门列为的要求美国准予回国留美学者的名单上,如此一来,林兰英在向美国当局递交申请时还算顺利。

  这次林兰英准备坐船回国,在临行前林兰英变卖了自己在美国的所有家具和生活用品,最终将自己这些年的所有积蓄兑换成了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

  等到一切都收拾妥当后,林兰英将忧虑的目光投向了桌上的两个纸盒,里面装着的是自己为母亲采购的治疗肺病的“药”,思索究竟如何处理才能顺利将它们带回国内。

  1957年1月5日一早,林兰英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旧金山海岸边的候船室,而她的思绪已经飘向了长满荔枝树的故乡。

  就当林兰英等待着轮船起航时,身穿制服的两男一女突然出现在了林兰英面前,故作友好的向林兰英发问:“请问您是林兰英博士吗?”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其中一名海关人员向林兰英表示,需要再次检查一下她的行李,而剩下的一男一女则神色怪异的盯着林兰英。

  此时所有旅客的行李都已经被装好船,只剩下林兰英的两个小皮箱被丢在了码头上,见再无转圜余地,林兰英也只好压抑下心头紧张的心绪,坦然的把自己的皮箱打开,里头的衣物证件等杂物也都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前来搜查的两人也不停的检查、翻动着箱内的东西,当他们看到那个装药的纸盒子时,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新大陆一般,开始质问林兰英盒子里究竟是什么。

  林兰英一边解释,一边将纸盒打开,把其中一瓶药给递了过去。其中一名搜查人员接过药瓶后,看到药瓶的蜡封还在,瓶子上也清晰的印刷着药名跟生产厂家后,便暂时放松了警惕。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另一个搜查人员见迟迟都一无所获,便提出要对林兰英进行搜身,林兰英也急忙用抗议来转移话题:“你们这是在侵犯我的人权和人身自由!”

  但其中那名女搜查人员显然不想轻易放过林兰英,林兰英兑换好的那张旅行支票就这样被搜了出来,且堂而皇之的表示这笔钱他们要扣下:“这是我们政府的规定,不许美钞流入你们国家去!”。

  见自己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对待,林兰英不由得异常愤怒,而那两个搜查人员的最终目的也在此刻同穷匕现,表示林兰英只要同意留在美国,那这6800美元他们将如数奉还。

  在察觉到那两名搜查人员现在对那6800美元比对自己的去留还感兴趣后,林兰英坚定地表示,自己的母亲病了,她现在需要立刻回国:“支票我不要了,不让我回国不行!”

  最终,林兰英带着一张6800美元被美国海关扣押的收据,提着行李快步登上了那班前往祖国的轮船。

  对于林兰英的家人来说,她带回去的确实是一份治疗肺病的特效药,但在另一盒未被美国海关打开的药瓶中,装着的却是400余克的锗、硅单晶材料,这同样是一份帮助祖国科技腾飞的“良药”。

  在重回祖国怀抱后,林兰英再次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半导体材料的研制当中,在林兰英的殚精竭虑下,1957年11月我国拉制出了第一根锗单晶;1962年,林兰英带领我国的研发团队用自己的硅单晶炉拉制出了更高品质的无错位硅单晶。

  在此之后,林兰英又将全部心血投入到了太空砷化镓单晶材料的研究中去,我国的半导体材料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质变,“中国太空材料”之母这一称号,林兰英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