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刊LancetOncology!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治疗晚

时间:2023-10-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份来自中国原研和中国学者的成绩在全球权威肿瘤学期刊上发表,展示了我国自主创新生物医药研发上领先科学创新实力。

  作为中国本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的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具有同时靶向PD-1与CTLA-4两个免疫检查点靶点的特性,可减少肿瘤细胞对相关免疫抑制通路的激活并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临床研究证实了卡度尼利的“抗PD-1联合抗CTLA-4”的协同抗肿瘤效应,结合良好的安全特性,卡度尼利有望开启肿瘤免疫治疗的2.0时代。

  COMPASSION-03(AK104-201)研究评估了卡度尼利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和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是首个针对PD-1/CTLA-4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关键的开拓性意义,尤其是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研究,为全球首创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临床开发至获批上市提供了关键有效性结果,也为卡度尼利更广泛适应症的临床开发提供依据。

  鉴于数据成熟度,联合治疗G/GEJ腺癌的研究结果将在后续报道。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季加孚教授、沉琳教授团队曾在网页链接{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年会上报道了卡度尼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胃/胃食管结合部(G/GEJ)腺癌Ib/Ⅱ期临床研究的2年随访更新数据,卡度尼利在PD-L1低表达或表达阴性人群中的差异化、卓越疗效,进一步提示卡度尼利将有望为临床晚期胃癌一线治疗带来迭代疗法}。

  本次发表披露了240例接受卡度尼利单药治疗的患者数据,其中Ib期纳入83例晚期实体瘤患者(胃癌,宫颈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Ⅱ期纳入157例患者分为3个队列:1)111例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CC)患者;2)24例既往接受不超过一线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HCC);3)22例既往接受不超过一线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食管癌(ESCC)患者。

  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发生率为27.9%,最常见的≥3级TRAE包括贫血、食欲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输液相关反应等。

  √ 中位随访时间为14.6个月时,由独立影像评估委员会(IRRC)评估的卡度尼利单药治疗既往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晚期C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32.3%,14.1%(14例)达完全缓解(CR),18.2%(18例)达部分缓解(PR),中位OS尚未达到,18个月的OS率为51.2%。该队列数据曾由吴小华教授以口头报告形式重磅发表于2022年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会议上,引起全球肿瘤领域学者的深度讨论。

  √ 中位随访时间为17.9个月时,卡度尼利单药治疗既往不超过一线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ESCC患者,中位OS为9.4个月,6例患者删失在14个月以后

  √ 中位随访时间为19.6个月时,卡度尼利单药治疗既往不超过一线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HCC患者,中位OS尚未达到,18个月的OS率为56.7%。

  卡度尼利的令人鼓舞的客观缓解率、总生存和良好的安全性,为卡度尼利作为单药疗法或联合疗法的进一步探索提供证据支持。

  卡度尼利在2022年6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注上市,用于在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由此卡度尼利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也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双特异性抗体,填补了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以及我国晚期宫颈癌免疫治疗药物的空白。

  此外,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和沉琳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卡度尼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K104-302,NCT05008783)和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的卡度尼利加含铂化疗联合/不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持续、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AK104-303,NCT04982237)目前都已完成入组,进入随访阶段。

  再回来看看,几个点:一是顶级期刊,得到学术认可且含金量很高。二是高效,都是一线治疗后的晚期患者,还有那么多数讲的cr.pr,很明显有挺进一线的实力。三是低毒,晚期患者本身身体状况会差很多,同样的药对身体好的一线患者,副作用可能小很多,104放在晚期,还体现出低毒,真的非常不错。四是bd将近,这么好的药,以康方管理层这样长远谋划,务实作为的习惯,要是自己推进,早就列入22年年报重点工作,这么有说服力的数据出来,自然也让mnc们垂涎三尺$康方生物(09926)$

  想问个很外行的问题,康方为啥不直接开一线治疗的临床,而是开经一线治疗后的晚期患者。按说后者应该简单点?还有就是,完成经一线治疗的晚期患者临床,那么上市后可以用于一线治疗,还是只能用于经一线治疗的晚期患者?求科普。。。还有DB的事,也有个小疑问。偶尔看到22年底康方的调研,说“康方在全球多个国家包括澳洲美国等成立了分公司,未来不会采取海外授权License-out的BD获得里程碑分成,康方团队对自身产品信息足,管理层有信心布局全球化;”说明康方还是想尽可能立足于自己做海外商业化。所以,是不是说,康方在没有资金压力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自己商业化,而不是通过DB。(我是希望DB,这样效率高,风险低)

  个人愚见:1.从初创企业经营角度考虑,优先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上市开售,回补现金流,再谋求一线大适应症,是相对路径成熟和稳健运营的方式。2.既可以用于一线,又可以用在二三线经治,主要看获批的适应症,医生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自身条件(包括身体状况和经济可及性)。3.还是以企业经营的角度考虑BD,是海外是选择自营,联营还是完全授权,一方面看自己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海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看合作方的条件,能给自己带来多少便利,从而算综合账。4.我推测,以目前的自身条件还不足以负担全球的临床研究和销售网络,海外主要会以联营或者授权的模式展开。选择合作方的优先级,我认为第一是临床开发效率(早上市则商业化选择更多),第二是销售网络也就是商业化能力(实现正现金流回补)。不用特别担心康方,她是一家稳健经营且成长确定性高的好公司。

  还好吧,总不能吃死人吧。现在都不看os,pfs了?orr 都能获批了吗?CDE真不懂事,直接orr不就早上市了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沉琳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教授团队联合完成的卡度尼利(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b/II期临床研究(COMPASSION-03/AK104-201)成果发表于10月2日的《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 影响因子51.1),题为...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