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不喜欢吹牛打广告”的余承东还在积极为问界站台,曾一心想实现百度造车梦的李彦宏却渐渐不再提起集度二字。
自2022年8月的集度汽车机器人生态大会之后,李彦宏数次公开亮相,但集度已几乎消失在他口中。一位百度员工告诉雪豹财经社,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明显感觉到公司内部讨论集度的声音变少了,“快一年没有听到关于集度的消息了”。
从2013年布局无人驾驶至今,百度的汽车梦已做了10年。2021年3月集度成立时,李彦宏对这个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的新生儿不吝赞美之辞:“可以说集度承载了百度的造车梦。”
15个月发布首款概念车ROBO-01,不到3年即将实现量产交付,集度的动作并不慢。但由于入局时间太晚,它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已是姗姗来迟。
2021年7月,李彦宏身穿印有集度汽车的黑色T恤,现身成立120余天的集度总部,并对全体员工发表讲话。当年年底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他为集度画下蓝图:2022年上半年公布首款概念车,2023年实现量产交付。
在2022年Q1的业绩电话会上,李彦宏再次为集度打气,称集度汽车的最关键的卖点之一在于,将搭载百度最新的技术。“考虑到百度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我们有信心在电车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李彦宏对集度的力捧,在2022年8月的汽车机器人生态大会上达到顶峰:“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
先是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了一款由Apollo自主研发、正向设计的量产自动驾驶车RT6,又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百度智能驾驶开放白皮书》中宣称要做车企的Tier 1供应商。
今年上半年,自称“站在AI浪潮之巅”的李彦宏罕见地频繁露面,集度却已不再是他的宠儿,取而代之的是文心一言。
“第一批支付订金的准车主们已经等不及了。”集度门店销售阿文(化名)告诉雪豹财经社,他和同事们近期收到了不少ROBO-01探月版的退订订单。
去年10月,集度ROBO-01探月版正式开启预定,定价39.98万元,限量2000台。这款车的配置与量产车型大致相同,主要溢价体现在车主权益上。
在即将量产交付的时间节点收到退订,阿文感到有些意外。即便等车辆正式发布后再退订,用户也能全额拿回5000元的订金。“车辆交付时间并没有延期,为什么不等到详细配置公布之后再做决定呢?”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集度之所以面临“缺乏资质”的质疑,一方面是由于此前吉利撤资的传言,另一方面,李彦宏对集度的“冷落”也加重了外界的质疑。
吉利与百度此前均否定了撤资传言,并表示双方持股不变。上述分析人士猜测,吉利的股份已经转入集度汽车的控股公司——集度汽车(香港)有限公司,目的是以VIE框架引入外部投资。截至目前,集度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并未公布过股权结构。
雪豹财经社就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外部投资者、造车资质等问题向集度方面询问,集度官方回应称,公司专注于汽车智能产品研发,目前一切正常。
集度员工张新(化名)对雪豹财经社表示,缺席车展并非因为缺乏造车资质,他所在的部门4月初还在为参加车展赶进度,只不过“还有些东西没有完善,不参加车展是公司的安排”。
集度到底能不能成为爆款,张新心里没底,“我也画个问号”,原因之一是L4高阶智能驾驶难以落地。
集度CEO夏一平曾表示,智能汽车3.0时代就是汽车机器人的时代,时代变革的起点是汽车驾驶权由人类向AI转移。3.0时代的汽车行业,将实现从能源变革向产品属性变革跃迁,其终极目标是汽车驾驶无人化。在他看来,“集度汽车机器人将满足用户在智能汽车3.0时代对智慧出行、智能助手和智能空间的极致体验需求”。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前脚刚炮轰自动驾驶“虚头巴脑,忽悠胡扯”,后脚就被媒体曝出悄悄组建了5000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大佬的“口是心非”背后,是新能源车企们的又一轮技术内卷。
2022年8月,小鹏汽车与阿里云合建智算中心,该中心能将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速度提升约170倍。同年11月,蔚来与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云、智能驾驶地图、数字生态社区等领域展开合作。据36氪报道,理想汽车智能驾驶与芯片团队正在快速扩张,进入国内外双线招聘模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至688.7万辆,2023年增速将收窄至50%以下。赛道拥挤,竞争激烈,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阶段。年初特斯拉率先开启了价格战,多家造车新势力处在悬崖边缘。此时入局的集度,没有太多喘息机会。
夏一平曾对外表示,集度计划2023年在全国46座城市开设100家门店,但百店规模仍略显单薄。据平安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7月底,蔚小理的销售门店分别为387、366和247家,同期AITO问界已在全国554家华为门店中销售。
他告诉雪豹财经社,百度和集度的关系更像是甲方和乙方——集度是甲方,向百度采购核心技术;百度是乙方,为集度提供服务。双方虽然合作密切,但在定位上还是互相独立的两家公司。
作为一家近500亿美元市值公司的掌舵人,李彦宏的一言一行影响深远。他“冷落”集度背后,既是在找平衡,也源于百度在造车路线上的左右为难。
李彦宏曾经为Apollo的商业化落地画了三条路径: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传统车企搭建自动驾驶能力;二是亲自下场造车,端到端地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技术,把最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三是共享无人汽车。
这三条路径,与华为的选择十分相似。而华为已经用实践证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路线年,李彦宏曾公开表示,百度不会自己造车,不会自己开生产线、设计发动机、研究流体力学或工业设计。百度只做最擅长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并开放出来,和所有对无人车有兴趣、有想法、有能力的企业一起来做。
百度在2021年财报中提到,Apollo当时已经与包括福特、丰田、长城、比亚迪等在内的30个汽车品牌达成合作。但这些合作最终落地到产品的屈指可数。
李彦宏曾预测,2021年下半年,Apollo智能驾驶将迎来量产高峰,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未来3~5年内预计前装量产搭载量达到100万台。但这个目标未能实现。
在李彦宏的设想下,集度作为百度自动驾驶的一面旗帜,将吸引更多车企与Apollo达成合作,从而为百度10年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开拓更多商业化场景。
问界月销过万时,李彦宏或许从中看到了集度成功的可能性。但当问界的月销量跌至4000辆以下,Huawei Inside模式四处碰壁之时,华为的切身经历告诉百度,主机厂和供应商的身份必须二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