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的通知显示,该《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现印发给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规划》提到,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以济南、青岛为省域双中心,以烟台、临沂等大城市为区域副中心,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群结构,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规划》表示,山东城乡空间发展相对均衡,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8个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74个小城市和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济南、青岛都市圈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支撑,以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为引领,省会、胶东和鲁南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一群两心三圈”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构建。
根据《规划》,到2035年,转变济南、青岛两个核心城市的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烟台、临沂成为300万人以上的I型大城市;淄博等12市成为100-300万人的II型大城市;胶州等22个县(市)成为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商河等小城市人口规模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壮大。以区位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镇为重点,集中培育一批10万人以上的镇。
《规划》强调,落实“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布局。建立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经济圈、经济圈支撑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全面提升济南、青岛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南实践,锚定‘强、新、优、美、富、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建设目标,省市一体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沿海现代化建设示范带。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引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一体发展,大力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促进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形成功能互补、高效协作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规划》指出。
围绕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引导资源要素向胶济沿线、京沪通道、沿海等主要发展轴线集聚,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加快建设烟台、临沂区域中心城市和一批区域节点城市,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与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协同协作,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东北地区沟通衔接。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完善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建成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济南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方面,采取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措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省会引领带动作用,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济南都市圈。
推动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建设,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构建“米”字形高铁网络,完善综合立体高效交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培育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以济南1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础,建设济南都市圈,推动省会经济圈一体发展。率先推进济南、淄博、泰安同城化,构建以泰山为生态绿心、黄河为生态主轴的都市圈绿色发展内核,加快高端服务功能聚集。推动周边城市与济南全方位合作,形成都市圈外围联动圈层。统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便捷可达的快速交通网络。
在促进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方面,围绕“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要求,提升青岛开放竞争水平,协同周边城市,培育现代化青岛都市圈。
支持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提升全球要素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完善青岛西海岸新区等载体平台功能,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以青岛1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础,建设青岛都市圈,引领胶东经济圈协作共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强化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青岛莱西-烟台莱阳、青岛胶州-潍坊高密等协同建设。统筹机场、港口等枢纽设施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协同保护胶州湾生态绿心等重点生态空间,构筑河口海湾、入海河流、重要山体有机融合的都市圈生态网络。
《规划》还提出,促进烟台、威海协同发展。发挥烟台、威海地区比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和岸线曲折、湾岛密布、历史醇厚的自然人文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协调联动、一体发展,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先行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强化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功能,提升烟台黄渤海新区承载能力,建设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持续推进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推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论证。共同保护好鲁东低山丘陵生态屏障。
推动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完善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现代快速交通体系,依托济南、青岛等城市,促进都市圈、都市区和烟台、临沂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区域节点城市协调联动,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提升京沪、胶济、鲁南、沿黄、沿海、沿运河、京沪辅助等重要通道要素集聚水平,打造济青科创智造廊带、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廊带、鲁南物流能源廊带、运河文化经济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