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一次直播的时候,有个伙伴总结我的特点,说我是一个总是在掉“金豆子”的主播,哈哈,发现2023自己直播和朋友圈引起大家关注和共鸣的观点真的不少,梳理了一下,发现竟然那么多,舍弃了很多条,留下了这100条洞察。这100条,也是我走过25年职场和创业旅程的浓缩干货。
2.创始人的认知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很多时候,创始人不是没有能力提升认知,而是纷繁,困扰,诱惑,噪音禁锢了我们做深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越是难,越是乱,越是要找到一种让自己静下来方式,给自己深度思考,刷新认知的空间和时间。兵荒马乱下的刻意留白,对于创始人来说,是一种竞争力。
3.创始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天花板,你越能适应变化,敢于创新,带头儿演进突破,并有能力带着团队拿到不一样的结果。
4.创业人才不一定是最强者,但必须是有能力自我驱动持续演进的最适者,也就是“演进型人才”,“演进型人才”将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6.每一位创始人都需要成为伯乐,用心、耐心、肯花时间,才能找到线.向外求援,问对问题,问对人对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一个创始人创业过程中始终需要修炼的一个能力循环。不断地刷新和挑战自己的认知,让自己保持在不断自我推翻的状态里。
9.创始人本身是一群 ego 都很大的人,他们自我,执着,坚持,一体两面,很多人在成功中这些品质会让我们渐渐迷失,变得骄傲,固执,守旧。创始人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清空自我,空杯心态,把心态回归到创业的第一天。
16.创始人一共就两件事,选择对的人,干好对的事。要卷就卷在如何让我们提升选择的效率和质量,要忙就忙在如何做有杠杆效益的决策。
17.做老板,就是做别人的大腿,让别人抱的,要“心甘情愿”做年轻人向上生长的爬梯,更要能接受如果年轻人爬得快,很可能就会换个爬梯(大腿)这种必然结果。
18.真正厉害的创始人,对自己是极致地拉长板,而不是追求平均或完美。但对团队是不断地补短板,智慧地用团队把你自己的短板拉起来,而不是拉你自己的短板。
19.没有谁是天生的 CEO。创业中的 CEO 更是没有一天安稳觉 。CEO 超能力的充电站永远在一线.知道自己不知道,应该是差异化创始人非常重要的分水岭。
1.别头脑发热,临时找来的都是错的。找合伙人的基础,是信任。创业的信任关系应该是源自对于公司有共同期待的目标及愿意。
4.别动不动就谈价值观匹配,价值观不是谈出来的而是过事儿中验证出来的。合伙创业和两口子过日子是一样的,除了分好钱,还需要有比利益更高的东西,才能驱使彼此共同的走下去。那就是责任感、认同感、价值观、使命。
5.创业后半程找合伙人就像二婚夫妻,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相乘,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安全感带来的共同体面。
6.“二婚合伙人” 的幸福来自于清晰的边界和补位,来自共同认可的规则。别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情感诉求,成年人最成熟的情感是 “相互利用”。
7.平等与尊重是合伙人相处的两条不可逾越的底线.经营合伙人关系的挑战不亚于一个创业本身。双方都要拿出最大的耐心、恒心、信心。
10.找合伙人比找对象难,但合伙人终归不是夫妻,别总想着 “白头偕老”。旅途中的同行者是合伙人最真实的写照,旅途有长短,旅途有终点。
12.创始人和合伙人是需要花时间去相处的,这个相处指的不仅是业务、创业上,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相处。事业上的信任关系可以让创业走得更快,但生活中的信任关系才能让创业走得更远。
13.无论成长经历,社会地位,家庭财富,一旦决定合伙创业,创始人和合伙人都需要归零心态,警惕不自觉的家世和经历带来的对另一方的俯视感和优越感。Title 和 股权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发自内心的欣赏你的合伙人,哪怕是你的追随者,平等尊重,视人为人。人和人之间的气场很奇怪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尊重对方,才能在两个人相处时营造出从容与和谐之美。不违和的感觉是伪装不了多久的。
15.创业合伙,既是利益的交换,更是信念的加成。一场硬仗的胜利,需要的不仅是创始人的摇旗呐喊,更是核心团队的协同演进。
16.很多时候,没有合伙人,一个人可能过的更好。别为了找而找,别为了攀比而找,别为投资人的叨叨而找。Always,为了企业发展需要而找。创业,没在在合伙人这件事摔过跟头的创始人几乎没有,反正我没见过。
18.如果说职业经理人决策是靠分析,那么创始人决策大多靠勇气。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区别就是, 创始人是爱一行干一行,职业经理人干一行爱一行。
19.别太快找和你一样强的合伙人。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创业早期,只需要有一个船长,舵要掌握在创始人手中。
部分时候你只能找到有创业心态的职业经理人,这已经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所以别有太高的期待,合伙人找不到是常态,找得到是幸运。
1.创业公司需要3种核心人才,参谋型人才,班长型人才,基干型人才,只有这3种人匹配好,战略目标才能落地拿到好结果。
,曾经内容作为市场部或者品牌部的子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的挑战了。未来优秀人才就是优秀的内容,而人才换工作就是贩卖内容版权,这个很贵,不是一般企业或人可以承受的,但科技的力量又让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天花板。人才会像内容一样,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变现,雇佣只是一种场景。
6.创业公司看人才,其实最不重要的就是他过去的职级和 title,需要回归一个人才的本质,就是破局能力。
7.未来 ,我们都要转型成为无限游戏玩家,我们的对手永远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如何链接更多的人和资源,如何打造 “新组织”,打败昨天的自己,是我们每一天的挑战。
8.我们未必都能成为自由职业者,但我们必须有自我雇佣的能力。个人不能也不该再把安全感寄托于企业,而只能寄托于自我价值的提升,所以保持持续学习能力是关键。
10.创业公司所需要的“真高管”到底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他不一定是最强者,也不一定是最优者,但一定是能够与创始人和业务一起持续进步的最适者。能够想创始人之所想,理解创始人的孤独,尊重和成就创始人的梦想。既是指挥大局的军师也是能够随时下场作战的将军。这样的人,非常难找,但找到了就能为企业和创始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1.和i人的相处方式就是尊重他们的节奏,欣赏他们偶尔发光的舞台,给他们鼓掌,和 always 主动发起。
12.创业公司事多人少,谁能主动地“卷”老板,能吸引老板更多的时间、经历、资源,能创造多大的增量价值,就是老板最需要的。
13.职场里的情绪价值就是他不仅能把事情办好了,把钱赚了,在靠谱的基础上,还能让彼此很「心安」,很「愉悦」,很有「能量」。
16.职业经理人是被派活儿然后被动交活,在创业公司呢是主动发起邀约活儿然后再交活。看似简单,实则鸿沟啊。背后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型。职业经纪人思维和产品经理思维。什么人在创业公司干不长呢?就是让老板猜你每天在干嘛哈哈哈哈。
18.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奢侈品,是朴素➕线.早慧代替不了经历。我一直认为未来最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把 “70-90 配”做的最好的企业。前者代表着经验,阅历,商业,人性,后者代表着创新,破局,体力,激情。
20.都在说向上社交,但容易忽略,向上社交的底气,来自于你的专业,用勤奋换关注,用能力换信任,否则就是为了向上社交而向上社交,是不会被真正优秀的人所尊重和赏识的。
3.永远不要拿自己的蜻蜓点水,拼别人的安身立命。过去十年创业,你可以既要也要还要,未来十年创业,你唯有专注专注专注。
4.什么是一个好的创业者状态?保持自己的激情,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锐,任何时候都别和一线失联,躬身入局,别总想找大力丸。
5.创业,是一小撮人,更加高段位的需求,是更加勇敢者的游戏,是更加有资源的人入局的事业,不是普罗大众被动谋生的手段。
7.创业就像旅途,有突如其来的波折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别为了赶路而忘记享受在路上的风景。
14.所有的锦囊妙计,一招制敌,弯道超车,本质都是抄近路心态。没见过一家有价值的企业,一个被认可和尊重的企业家,没有经历心苦/辛苦积累,靠抄近路成功的。
16.商场上,最美好的关系,莫过于,相识于微,却又相伴于经年。共同成长,彼此滋养,顶峰相见。
18.别和工资单上的人做朋友。与我们工资单上的人成为朋友是非常危险的,不如赢一场仗,分好钱,别总想着和他们交朋友,我们不配。
19.怎么区分商场上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是你想着如何让自己更好,恶性竞争是你想着如何让对方不好。
3.鸡头凤尾是职场战略选择。很多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是主动发起和接受跟随所需要的能力完全不同。
8.年轻职场人,老板只是你的爬梯,是你向上成长的对标榜样或资源。不是你的老师,更不是你爸妈。成长,永远是自己的事,就像梯子就在你脚下,你想上去,没人能帮你爬!
12.人生不是一场大促,留点时间给一些小确幸来提升幸福感降低焦虑感,比如聆听自己、比如陪伴家人,比如发呆和倒头就睡。
13.焦虑是让你想要逃的恐慌,思考是让你盼望着的美好。对确定的事情保持冷静,对不确定的事情保持乐观。
15.我心中的圆满,应该是你当下的所得和你的欲望刚刚好匹配。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我们得到什么,但我们可以管理我们的欲望。如果说圆满背后是遗憾的话,当下即圆满吧。
16.一个人能让另一个人坦诚,本身也是一种能量和能力。求援是一种很高品质的能力,因为这意味着承认自己不行或者知道自己不知道。
19.什么是长期主义?我的理解,是对一件事情的笃定,探索,试错,突破,满足。未知时全力以赴,已知时顺其自然。
20.我们和大多数人都是过客,我们只能和少数人交心。做你真正相信和热爱的事,接触年轻/真实/有趣的灵魂,不要和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浪费时间。
链接顶级人才,创始人「创业人才力」的首席私教 创业公司「外挂CHO」体系创立人 首位「创业人才力」理论提出者,坚信人才力是企业增长的原始驱动力,是创始人创业成功第一核心战力 发起成立「女创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主理「九十里私董会」,中国以提升创始人创业人才力能力为核心目的的跨行、跨界、跨创业阶段的创始人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