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非遗保护用起来才能活起来

时间:2024-05-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近日,滨河社区组织开展的一场“非遗漆漂扇”制作体验活动,让居民们通过探索指尖艺术,感受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太原晚报》5月18日)

  非遗是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名片,我市非遗保护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采用多渠道、多维度手段,正逐步走进现代生活。

  要以开展文旅做好非遗保护。创新推出“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跨界开设非遗文化生活馆、创意馆、艺术馆,联合举办非遗保护论坛、研讨会、精品体验线路等。鼓励建设非遗就业工坊、实践体验中心,打造展示展演、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使非遗项目、非遗精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用性结合在一起,坚持以示范带全盘,擦亮非遗“名片”。

  要以推进教育做好非遗保护。通过非遗进校园,将非遗技艺融入课堂教学,开设通俗易懂的文化理论课和体验性强的实操技能课,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的实物展示、现场制作、技艺表演,教育引导青少年走进非遗世界、探究非遗文化、投身非遗事业。通过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为更多传承人走进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传统技艺搭建舞台,吸纳更多有热情、有潜力、有特长的年轻人加入传承行列,助力他们心无旁骛地做好“手艺人”和“守艺人”。

  要以科技赋能做好非遗保护。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非遗文化可以迅速传播到各个角落,非遗传承人可以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习者。通过表现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突出的短视频,非遗技艺可以在短时间把最美、最真实、最吸引人的一面直观生动呈现出来,增加观众的兴趣和参与度。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观众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沉浸感和互动性。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拥抱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完善,非遗将绽放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