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呵护培育更多非遗传人

时间:2023-11-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进博会上,一些老字号品牌、非遗技艺纷纷到来。在一方展台里,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与观众近距离交流互动。

  从剪纸扎染到民歌腰鼓,从美食制作到节庆民俗……数量繁多、类别丰富的非遗是源自生活的创造,是人们感悟生活、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生活赋予人们安身立命、勤劳致富的技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代代相传的非遗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它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也是文化自信自强的源头活水。

  保护好、传承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传承群体是非遗存续发展的核心,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培养好传承人。

  近年来,我国通过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制度,加快建立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促进传统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的支持力度;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和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各项措施全部围绕传承群体这一基点开展,不仅关照他们当下的传承状况,更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不仅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同时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与肯定。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些系统性保护措施,非遗传承群体的发展环境极大改善,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非遗保护工作不仅要关注传承群体,也要关注广大受众群体,人们的认同和喜爱构成了非遗传承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守正创新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非遗传承人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立足时代特点和新的消费需求,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行列中。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